2014年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實務考試:隧道工程質(zhì)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水害的防治
水害的成因
隧道穿過含水的地層
1.砂類土和漂卵石類土含水地層。
2.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含裂隙水的巖層。
3.石灰?guī)r、白云巖等可溶性地層,當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于隧道相連通時。
4.淺埋隧道地段,地表水可沿覆蓋層的裂隙、孔洞滲透到隧道內(nèi)。
隧道襯砌防水及排水設施不完善
1.原建隧道襯砌防水、排水設施不全。
2.混凝土襯砌施工質(zhì)量差,蜂窩、孔隙、裂縫多,自身防水能力差。
3.防水層(內(nèi)貼式、外貼式或中間夾層)施工質(zhì)量不良或材質(zhì)耐久性差,經(jīng)使用數(shù)年后失效。
4.混凝土的工作縫、伸縮縫、沉降縫等未做好防水處理。
5.襯砌變形后,產(chǎn)生的裂縫滲透水。
6.既有排水設施,如襯砌背后的暗溝、盲溝,無襯砌的輔助坑道、排水孔、暗槽等,年久失修阻塞。
水害的防治
1.因勢利導,給地下水以排走的出路,將水迅速地排到洞外。
2.將流向隧道的水源截斷,或盡可能使其水量減少。
3.堵塞襯砌背后的滲流水,集中引導排出。
4.水害整治的關鍵:分析病害成因,對癥整治;合理選擇防水材料;嚴格施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