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施工組織 > 安全文明 > 正文

安全文明專業(yè)資料: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的幾點做法

2016-02-25 16:09  來源于網絡  【  【打印】【我要糾錯】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的幾點做法

  某工程地下室施工季節(jié)為夏季,采用商業(yè)混凝土。為有效控制混凝土溫度裂縫,采用了以下技術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選用低水化熱的水泥品種材料。如礦渣水泥和大粒徑的粗骨科等。但由于該工程要求基礎混凝土強度較高,鋼筋含量大,實際選用42.5R普硅水泥,粗骨科采用5毫米——25毫米石子(連續(xù)級配),細骨料采用中砂,通過摻加粉煤灰的方法降低水化熱。

  混凝土拌制。為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使其澆筑溫度不超過28℃(指混凝土入模振搗后,在50毫米——100毫米深處的溫度),要求混凝土攪拌站采用低溫井水拌制混凝土,骨科放置在遮陽篷中。避免陽光直曬,F場泵送時,管道用濕毛毯覆蓋,常灑水降溫。

  制訂澆筑方案。為減少每次澆筑的蓄熱量,減少水化熱的積聚,減小溫度應力,混凝上采取斜面分層澆筑,每層厚度控制在200毫米~300毫米。

  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符合質量標準。本工程明確以后澆帶為分界線,分三次自東向西連續(xù)進行澆筑。

  總的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標,不得有裂縫、脫皮起殼、凹坑、蜂窩麻面及冷縫等現象。

  采用斜面分層澆筑法。由一名技術人員經常檢查前面澆筑的混凝土初凝情況并配合采用二次振搗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抗裂能力,同時也可防止出現冷縫。

  嚴格控制振搗時間。我們是采用插入式振動器振實;炷潦┕ぶ谐浞终駬v可使骨科和水泥漿在模板中得到致密排列,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裂性的提高。但過分振搗將使粗骨科沉落并使表層混凝土有較大收縮性,水分蒸發(fā)后易集聚形成凝縮縫。一般要求振搗手控制在20秒一30秒,或觀察混凝土表面不冒氣泡且已有部分泛漿即可。

  混凝土表面是外觀質量的關鍵工藝。本項目采用兩道木抹和一道鐵抹的工藝。第一次采用長柄木抹,主要是將表面擠壓平整,使表面的水泥乳漿均勻分布,漿液厚度為3毫米一5毫米。待表面收水時,進行第二道木抹抹面,其作用是趕出表面泌水。二次抹壓表面處理,有利于減少混凝土早期塑性裂縫,閉合泌水收縮裂縫。最后一道鐵抹需待泌水趕出后,方可進行。將表面砂粒壓入漿面,至有青色呈出即可。過度的抹平壓光也會使混凝土的細骨料過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漿層。水泥漿中的Ca(OH)2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碳酸鈣,放出結合水而混凝土表面碳化收縮,導致表面龜裂。

  加強混凝土的養(yǎng)護,這是保證混凝土強度的一道重要工序。認真做好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我們采用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和一層麻袋片的方法,由專人負責覆蓋及灑水養(yǎng)護,確保7天的養(yǎng)護期?蛇_到保溫和保濕的目的,保證混凝土表面溫度不至過快散失而產生表面裂縫,同時可使由混凝土的平均總溫差所產生的拉應力小于其抗拉強度,避免產生貫穿裂縫。根據現場溫度實測,將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較好地防止了尚處在強度發(fā)展階段的混凝土表面產生干縮裂縫。

  分層測溫。《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中規(guī)定“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養(yǎng)護,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溫度和內部溫度,將溫差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不宜超過25℃”。為保證工程質量,采取測溫手段是必要的,測溫孔均勻分布于基礎平面,一組設三層,埋設深度自下而上為100毫米、900毫米、1700毫米。在混凝土的升溫階段每2小時測溫一次,降溫階段每6小時測溫一次。并同時測定環(huán)境溫度,直至溫度穩(wěn)定為止。

  控溫措施。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釋放水化熱多,會產生較大的溫度變化和應力收縮,可能導致混凝土表面裂縫或貫穿性裂縫,影響結構的安全。采取的措施是:摻優(yōu)質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化熱;加泵送劑,延長凝固時間,促使水化熱峰值平滑:混凝土表面進行覆蓋,采用麻包片和塑料布覆蓋兩層,以減少內外溫差;盡量降低混凝土澆筑的溫度。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cj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