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1 15:55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拋煤機鏈條鍋爐具有結構緊湊、負荷調節(jié)能力強、適應煤種廣、操作簡單、運行可靠等優(yōu)點,受到了很多用戶的歡迎。
延安某廠原有的SZD10-l3一AⅡ型拋煤機鏈條爐采用開式爐膛和機械式風力拋煤機。爐內的燃料燃燒是火床與懸浮狀態(tài)的綜合燃燒,大顆粒煤落在爐排上作火床燃燒,小于lmm的細煤末在爐膛空間作懸浮燃燒,燃燒狀況遠不如煤粉爐。
由于開式爐膛極少產生氣體紊流和機械混合擾動,加上配風條件的限制,細煤末與空氣昆合狀況較差,大多數(shù)細煤屑不經過強烈燃燒區(qū),只受到火焰輻射,很容易導致缺氧而析出碳黑,產生焦炭粒子,造成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增大。經測試,這臺SZD10-13一AⅡ型拋煤機鏈條爐排煙黑度一般在林格曼黑度3級左右,嚴重時高達5級;煙塵排放濃度一般都在500mg/m.以上,有的高達l000mg/m.以上,超過國家排放標準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煙塵中含碳量一般在60~70,沒有完全燃燒的碳顆粒隨煙氣排出,資源浪費現(xiàn)象十分嚴重。
一、缺陷分析
(1)拋煤機拋在爐膛空間燃燒的是直徑在lmm左右的煤屑,在現(xiàn)有拋煤機鏈條爐爐膛空間,懸浮可燃物不具備完全燃燒條件。煤粉爐懸浮燃燒時設有煤粉燃燒器,它是保證煤粉良好燃燒的重要手段,而該拋煤機鍋爐不但沒有煤粉燃燒器,而且把煤屑拋人爐膛空間燃燒時幾乎是沒有采取強化措施的,不能保證煤屑正常燃燒。
。2)拋煤機鍋爐的爐膛是開放型的矩形直筒子,沒有前后拱,空間很大。因此,盡管爐內過?諝饬亢艽,但煤屑與空氣仍不可能充分混合,懸浮可燃物燃燒反應的物理條件較差,造成煤屑因缺氧而減慢化學反應的進程,產生不完全燃燒現(xiàn)象。每當控制調節(jié)不當,大量細煤屑來不及燃燒就飛出爐膛;這不僅對鍋爐的經濟燃燒十分不利,還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
。3)此鍋爐沒有設計二次風,使得煙氣在爐膛內得不到充分混和,煤粒在爐膛內的停留時間很短,爐膛出口的飛灰量和飛灰含碳量增加,使得爐內煙氣溫度很快降低,排煙中的CO含量較高,以致造成化學不完全燃燒損失增大。同時由于鍋爐的飛灰量大,鍋爐排煙中的飛灰濃度較高,易造成大氣污染。
二、改造方案
針對本臺鍋爐存在問題,進行了如下改造。
1、增加前后拱、折焰拱
在不影響拋煤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雙人字形拱的“a”形燃燒方式理論增加前后拱,如圖1所示,使得高溫火焰在前后m拱導向下運動直接沖刷新煤層,高溫火焰的灼熱焦碳顆粒在重力和離心力慣性聯(lián)合作用下讓分離發(fā)生在新煤層上,火焰的沖刷及灼熱碳粒的分離與新煤之間進行著強烈的動量、質量和熱量交換,形成一個極有利的著火條件。同時“a”型火焰在前拱區(qū)的回流形成一個強湍動的大旋渦,火焰中未燃盡的可燃性氣體及灼熱碳粒在強湍動中增強了與氧氣間的混合,可以及時充分供氧保證Q3和Q4的減少。且“a”型火焰回流對細小飛灰?guī)С鰧嶋H上有封鎖作用,“a”型運動軌跡也大大增長了氣流在爐內的路徑、改善了充滿度,增加了停留時問,提高了燃盡率。圖1所示新增折焰拱也進一步延長了未燃盡粒子與空氣的接觸時間,加強了燃燒。
2、增加二次風
如圖1所示,改造后的爐膛前、后拱二次風管恰好可以布置在前后拱內,后拱的二次風與前拱的二次風相互配合;射流角度合適,增加前、后拱二次風噴嘴數(shù)量,調整前、后拱二次風比率。改造后可以使氣流旋轉并保證一定的旋流強度,提高二次風的功效,蓋住揚起的細煤屑,加強拋煤細屑與空氣的擾動混合,延長其在爐內的停留時間,以便降低飛灰中的含碳量,減少局部受熱面的磨損,這樣就可以降低煙氣黑度和減少粉塵的排放。
3、增加爐室內飛灰復燃功能
含塵煙氣通過前后拱形成的喉口,由燃燒室進入燃燼室,由于煙氣流通截面的擴大及煙氣的轉向,可能導致部分飛灰降落在爐拱上。為此對拱進行改造,目的是讓飛灰由拱兩側進入燃燒室再燃。如圖2所示在前拱上面貼近前墻的下部設置幾個%400定向落灰口,將前拱上的積灰引入前拱下面回燃,可以提高鍋爐燃燒效率,減少不完全燃燒熱損失。
三、改造結果
針對某廠DZL10-1.25一AⅡ型拋煤機鍋爐用上述方法加以改進,改造前后測量數(shù)據(jù)如過表1所示。從改造前后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出,經過改造后,燃用Ⅱ類煙煤時鍋爐煤渣含碳量在5左右,爐膛溫度比以前提高5OK,煙塵排放濃度可以做到小于150mg/m3,煙氣黑度在林格曼1級以下,燃用煤量較改造前顯著減少。
拋煤機鏈條爐爐膛前后拱與二次風的配合促進了細煤屑與空氣的混合,延長了煙氣流程并為細煤屑燃燒提供了高溫條件;飛灰復燃功能的運用,減少了飛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提高了鍋爐熱效率?梢,用此方法改造鍋爐,不但節(jié)能效果顯著,而且減少鍋爐煙氣對空氣污染,起到一定的環(huán)保作用。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