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在線客服

幫助

24小時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設工程教育網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關 > 正文

文化建筑的介紹

2015-04-10 15:58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  【打印】【我要糾錯】

  建筑文化是人類文明長河中產生的一大物質內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亮麗風景。是人類生活與自然環(huán)境不斷作用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建筑文化內涵和風格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也完全不同,例如,中國北方的建筑文化風格就與南方不同。在不同的半球位置上,也體現(xiàn)各種建筑價值觀的區(qū)別,例如東方和西方建筑風格就不一樣。

  古代世界大約七個主要的獨立建筑體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斷,或流傳不廣,成就和影響也就相對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亞、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國建筑、歐洲建筑、伊斯蘭建筑被認為是世界三大建筑體系。其中又以中國建筑和歐洲建筑延續(xù)時代最長,流域最廣,成就也就更為輝煌。中國最早的史前建筑,誕生于距今約10000年的舊、新石器時代之交,即原始農業(yè)開始出現(xiàn),人們的定居要求開始增強的時候。而最早顯現(xiàn)出初步的關于美的也即廣義藝術要求的建筑,則出現(xiàn)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期。從一種結構體系而言,中國傳統(tǒng)建筑終結于二十世紀初。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中國建筑始終完整保留了體系的基本性格。從其全部歷史可以分出幾個大的段落,如商周到秦漢,是萌芽與成長階段,秦和西漢是發(fā)展的第一次高潮;歷魏晉經隋唐而宋,是成熟與高峰階段,唐宋的成就更為輝煌,是第二次高潮,可以認為是中國建筑的高峰;元至明清是充實與總結階段,明至盛清以前是發(fā)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看出,每一次高潮的出現(xiàn),都相應地伴有國家的統(tǒng)一、長期的安定和文化的急劇交流等社會背景。例如秦漢的統(tǒng)一加速了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的交流,隋唐的統(tǒng)一增強了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以及中國內部南北文化的交流,明清的統(tǒng)一又加強了中國各民族之間、并開始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與其他藝術例如詩歌常于亂世而更見其盛的情況不同,可以認為,統(tǒng)一安定、經濟繁榮、國力強大和文化交流,正是建筑藝術得以發(fā)展的內在契機。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漢族建筑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宮殿、壇廟、陵墓、寺觀、佛塔、石窟、園林、衙署、民間公共建筑、景觀樓閣、王府、民居,長城、橋梁大致十五種類型,以及如牌坊、碑碣、華表等建筑小品。它們除了有前述基本共通的發(fā)展歷程以外,又有時代、地域和類型風格的不同;谥袊L期的宗法社會土壤,中國建筑以宮殿和都城規(guī)劃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和嚴密的等級觀念,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占統(tǒng)治地位的政治倫理觀,而與歐洲、伊斯蘭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廟、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顯不同。宮殿從夏代已經萌芽,隋唐達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規(guī)劃觀念,重視規(guī)整對稱突出王宮的格局,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戰(zhàn)國,規(guī)整式格局有所破壞,漢代又開始向規(guī)整的復歸,隋唐完成此一過程,元明清則更加豐富。隋唐長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國歷史最負盛名的三大帝都。中國的宗法倫理觀念,也影響及于其他幾乎所有建筑類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賢圣哲的準宗教建筑壇廟,以及在特別強調血緣宗親關系、特別重視“慎終追遠”、“事死如生”等觀念的文化背景下發(fā)展的帝王陵墓等,它們幾乎是中國特有的建筑類型,以規(guī)模之隆重,氣氛之肅穆而令人矚目。

  中國主要流行從印度傳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還有石幢、石燈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響,很快就開始了中國化的過程,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審美觀和文化性格,充滿了寧靜、平和而內向的氛圍,而與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氣氛動蕩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觀向佛寺學習,同樣具有安詳?shù)娘L韻。大別而言,佛道寺觀可分為敕建寺觀和山林寺觀兩類,前者更接近宮殿,嚴謹壯麗;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靈巧。佛塔在中國建筑藝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類型多樣,形式豐富,發(fā)展脈絡歷歷可尋,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體現(xiàn)得更加鮮明;谂c自然高度協(xié)同的中國文化精神,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鑲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個有機組成,而與其他建筑體系更強調人工與自然的對比不同。這在中國各建筑類型中都有明顯的反映,如城市、村鎮(zhèn)、陵墓或住宅的選址和布局等,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風水”學說就是其集中代表。注重與自然高度協(xié)同的觀念在園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現(xiàn),屬于自然式,而與歐洲或伊斯蘭的幾何式園林有別。中國園林主要有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種,兩漢時以前者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園林的水平漸高,到了清代,皇園轉而要向私園學習了。它們雖具有共通的藝術性格,而私家園林更多體現(xiàn)了文人學士的審美心態(tài),現(xiàn)存者以江南地區(qū)成就更高,風格清新秀雅,手法更為精妙;皇家園林主要在華北發(fā)展,現(xiàn)存者以北京一帶最集中,規(guī)模巨大,風格華麗。中國園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被歐洲人譽為“世界園林之母”。種類繁多的民間公共建筑如宗祠、先賢祠、神祠、會館、書院和景觀樓閣等,以明清留存最多,也無不深深浸染著傳統(tǒng)文化精神。衙署留存較少,現(xiàn)存較完整的幾座也都在清代,有一套規(guī)定的布局模式,為示清廉,風格都比較樸素。屬于居住建筑的王府和各地民居現(xiàn)存者也多是清代所留,其中民居尤其值得注意,不但種類繁多,形式十分多樣,而且以其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對普通人生,所體現(xiàn)的群體文化心態(tài)也特別率真而質直,反映的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其特有的樸質明智之美,有時并不在皇皇巨構之下。

  中國建筑特別重視群體組合的美。群體組合常取中軸對稱的嚴謹構圖方式,但有些類型如園林、某些山林寺觀和某些民居則采用了自由式組合。不管哪種構圖方式,都十分重視對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性格的追求,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民族審美習慣,而與歐洲等其他建筑體系突出建筑個體的放射外向性格、體形體量的強烈對比等有明顯差別。中國建筑與世界其他所有建筑體系都以磚石結構為主不同,是獨具風姿的唯一以木結構為主的體系。結構不但具有工程技術的意義,其機智而巧妙的組合所顯現(xiàn)的結構美和裝飾美,本身也是建筑美的內容,尤其木結構體系,其復雜與精微都為磚石結構所不及,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智慧。對有機的結構構件和其他附屬構件的進一步加工,就形成為獨特的中國建筑裝飾,包括內外裝修、彩畫、木雕、磚雕、石雕和琉璃,有十分豐富的手法和生動的發(fā)展過程。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建筑也都各具異采,大大豐富了中國建筑的整體風貌。藏族建筑深植于獨特的藏傳佛教文化土壤之中,雖吸收了漢族建筑的一些形象和手法,而自成體系,非常富于特色,規(guī)模宏大,色彩鮮明,性格粗獷巨麗,其代表性杰作,不愧為世界級的建筑藝術精品。維吾爾族以伊斯蘭教建筑成就最大,屬于世界伊斯蘭建筑體系,造型渾樸含韻,性格靜穆沉思,其民居也與漢族民居有顯著不同。傣族信奉上座部佛教,建筑受同為上座部佛教流行地區(qū)的泰、緬等國影響較大,除富于特色的干闌式民居外,以嫵媚玲瓏的佛寺佛塔更具風韻。侗族建筑雖受漢族影響較大,仍以其特有的鼓樓和風雨橋聞名中外,藝術性格質樸古拙。此外,如回族伊斯教建筑、納西族、白族、土家族和朝鮮族民居,也都各具異采。這些民族的建筑藝術作品,象閃現(xiàn)在天空的點點明星,與漢族建筑一起,共同組成為中華建筑的燦爛。中國建筑以中國為中心,流波泛及朝鮮、日本、越南和蒙古等廣大東亞地區(qū),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們與中國一起,共同構成為以中國建筑為核心的東亞建筑。明清時期,中國建筑特別是與西方完全不同的園林藝術,又開始為歐洲所知,并產生了實際影響。同時,中國建筑早在漢晉時代又接受了主要來自南亞和中亞的外來影響,這些影響在歷史的長河中都被中國融化為自身的有機部分。

責任編輯:tufangss
收藏分享: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新聞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
    提升學習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擬題+1套預測試題
  • 實驗班
    3套全真模擬題+2套預測試題+考前沖關寶典
  • 定制班
    3套模擬題+3套預測題+考前沖關寶典+考前重點
  • 移動班
    以知識點為單元授課練習,
    強化重點、難點、考點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